很多建筑行业的同行们对此应该体会最深,这两年的建筑行业,越发艰难了。无论是建设单位,还是施工单位,皆是如此。就连现场的管理人员甚至工人,找不到活儿干的也大有人在。
于是,很多人不禁发问:建筑行业还有继续干下去的必要吗?答案是肯定的。只不过,以往那种大拆大建的时代已然一去不复返了。这既是一个时代的结束,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。
一、恶性竞争与疯狂建设,难有赢家
回想五六年前,身处建筑行业的兄弟们,你们进入标准层后,每一层的施工进度是多少天呢?最多五天吧,真的不能再多了,再多建设单位就该催促了,监理也得每天在现场紧盯着。从工地开工的那一天起,“抢工期” 这三个字,就如同高悬头顶的利剑。混凝土浇筑往往安排在晚上进行,这样第二天才不耽误放线工作。就这样,一栋栋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,建设速度可谓疯狂。
而建筑行业的竞争,也是异常激烈。原本三家单位参与投标,就满足开标的条件,但遇到优质项目,参与投标的单位往往多达三十家不止。建筑公司一家接着一家地开办。参与的单位多,本应是好事,能让建设单位选择更优质的合作伙伴。然而,大部分单位却采用低价中标策略来获取工程项目,这简直就像在菜市场买菜,你出价一块,我就出八毛,无论如何先把工程接到手再说。
二、看似接到工程,实则拆东补西
往前推三四年,施工单位还能接到工程,只是市场需求已不如从前那般旺盛。开发商资金不充裕,付款节点一推再推。施工单位只能勉强维持,用其他建设项目回款的工地来弥补这家单位拖欠的款项。但只要有一个项目的回款衔接不上,就会给施工单位带来致命打击。可无奈的是,害怕什么就来什么,这种情况最终还是出现了。往小了说,就是别人欠你的钱要不回来,你欠别人的钱也给不了。这其中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供需关系在不断变化,包括人们需求观念的转变等诸多因素。
三、行业需持续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
如今,多所大学院校停招土木工程专业学生,研究生招生人数更是寥寥无几。仅在河南郑州一市,一个月内就有上百家建筑业企业宣布注销资质。多地住房和城市建设局更名为住房和城市更新局。所有这些信号都表明,建筑业企业需要进行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。时代的一粒尘埃,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大山。但企业的不断变革以及社会的需求,也意味着一个新的开端。
四、个人也需顺势而为,持续提升自我
对于个人而言,更需要顺势而为,才能适应新的发展与变革。俗话说,路虽远,行则将至;事虽难,做则必成。人在任何时候提升自己都不会错,而且必须不断提升自我。我曾说过,一级建造师证书是建筑工人最后的底气。既然建筑行业不会消失,那么对证书的需求就依然存在。学习,是最简单且切实可行的提升自己的方式。有能力的人当然也可以尝试其他途径,但以目前的行业状况来看,不太适合进行资金投入过大的项目,除非项目特别稳妥可靠。
五、结语
不管是选择在建筑行业继续坚守,还是决定离开,都完全可以理解,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。人生的道路千万条,总会有一条适合自己。但无论做出何种选择,都需要不断向前,持续进步。在曲折的人生道路上,坚持追求理想,无论身处何种境遇,都要牢记:老当益壮,宁移白首之心;穷且益坚,不坠青云之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