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在朋友圈发"考证无用论",可十年前他拿着一级建造师证书跳槽时,猎头开出的价码是月薪三万加项目分红,光证书挂靠费就抵得上普通人一年工资。那时候我们都说他是"考了个铁饭碗",现在却天天在业主群里卑微求验收,连去年的项目奖金都还没着落。
建筑行业这碗饭,现在真的不好端了。
一、曾经的"黄金时代"
记得2015年前后,建筑工地上流传着"一建在手,天下我有"的说法。那时候房地产疯狂扩张,每个新楼盘都需要持证项目经理,连证书挂靠市场都供不应求。我表叔在三线城市挂靠了三家公司,光挂靠费就买了两套房。更夸张的是,有些公司为了抢人,直接把证书锁在保险柜里,生怕被竞争对手挖走。
那时候考证培训广告铺天盖地,"一年拿证,五年买房"的口号喊得震天响。培训机构甚至发明了"保姆式代考",从报名到取证全程包办。有个同事白天上班晚上刷题,瘦了二十斤终于考过,结果发现公司直接给他涨了五千块工资——这哪是考证,分明是考了个印钞机啊!
二、现在的"寒冬腊月"
谁能想到,曾经的香饽饽如今成了烫手山芋。住建部最新数据显示,全国一级建造师注册人数已经突破70万,而新开工程项目数量却同比下降了40%。供过于求的结果就是证书疯狂贬值,现在挂靠费连十年前的零头都不到,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"挂证倒贴钱"的魔幻现象。
政策收紧更是雪上加霜。社保联网让挂靠无所遁形,资质改革直接砍掉了三分之一的企业资质需求。朋友老张去年好不容易找到挂靠单位,结果刚签完合同就被通报处罚,不仅证书被锁,还上了行业黑名单。现在他每天开着滴滴接单,后视镜上还挂着那个褪色的"一级建造师"工牌。
三、时代淘汰你的方式
建筑行业的寒冬,本质是中国经济转型的缩影。当房地产告别高速增长,基建投资增速放缓,这个曾经吸纳千万就业的庞大产业开始了残酷的洗牌。那些靠证书躺赚的人突然发现,自己成了时代列车上被甩下来的乘客。
更残酷的是,行业内卷已经到了令人窒息的地步。现在招聘项目经理不仅要看证书,还要会BIM、懂EPC、玩得转PPP模式。00后毕业生开口闭口就是"数字建造""智慧工地",而许多老工程师还在为看懂CAD图纸发愁。有个同行自嘲:"以前觉得有证就能当项目经理,现在发现没证连当项目狗都不够格。"
站在2025年的春天回望,那些在2015年前后嗅到行业变革气息的人,早已完成了转型。有的去了新能源领域做工程管理,有的转型做工程咨询,最不济的也考了造价师、安全工程师等"组合证"。而那些抱着证书吃老本的人,如今只能在行业寒冬里抱团取暖。
时代抛弃你时,确实连招呼都不打。但更残酷的是,有些人连被抛弃的资格都没有——他们早就被时代列车甩出了轨道。这或许就是"知觉者吃肉,后知觉者连汤都喝不上"的残酷真相。建筑行业的故事,何尝不是整个中国经济转型的缩影?当潮水退去,那些没有穿泳裤的人,终究要面对沙滩上的现实。